Report, 別人看張維中

如果書是一件衣服,維中總會寫到撐破它—側寫旅日作家張維中

文/原點出版副總編輯 詹雅蘭 
(原刊載於金石堂書店出版情報 2019年8月)

老實說,身為一個編輯,能擁有像張維中這樣的作者,可以說是再走運不過的事了。一旦他給了你承諾,定下給稿日,就只需要看著雲端裡的資料夾一個個火速成群,不需等、不用催,沒有焦慮,不必打罵作者,渾然天成的文字與到位的攝影圖片,總會在最後一天很有責任感地躺好,等著被下載!

然後維中會說,請不要有任何顧慮的編輯這本書,他說相信你!

這樣的編輯與作者關係,看似是從「日本,一日遠方」蘊釀出的默契,但跟著維中多年的讀者都知道,我們是相隔多年後再次重逢。

那天,我們碰了面討論新書,維中已經從台灣移居至日本,一邊接下台灣大量專欄撰寫,一邊在日本旅遊媒體工作,由最初的\知名的小說、散文作家,又添了旅遊創作者身份。

我們一起走進餐廳,找了個位子打算進入正題,但我卻一直無法專注,腦中始終浮現的是那一年,他30歲,約了在咖啡館見面,靠近窗邊的陽光十分曬人,我們聊著彼此在媒體轉了幾圈的茫然,想著自己想要與不想要的未來,聊到一半維中忽然宣告:「其實,我要去日本念書了。」沒有前情提要,沒有任何轉折,說這話時,距離他動身時間,已不到兩個禮拜,而那一天,他其實是來告別的。

六年就這樣過去了,我心裡計算著。

中斷的連繫又再連結,我們一年旅遊書,一年小說散文,交錯出版,只要是新的嘗試新的點子,維中總是第一時間表示支持,他也是可以依靠的作者,特別是遇到封面文字卡關時,只需line一下語音通訊,維中絕對能在幾秒之內,用最口語也最具文案力的敘述,給出關鍵句!

我們的對話總是這樣……

編輯:那個《東京半日慢行》,你寫這本書的時候心裡想的是什麼?
維中:就……好朋友來到東京,這就是我想帶他們去的地方!

編輯:東京不就搭電車,《東京小路亂撞》,東京小路有那麼吸引人嗎?!
維中:若是問我東京人的life style是什麼?浮現在我腦海的,大概就是「走路」這件事了。

編輯:《日本小鎮時光》的旅行,是……要給什麼樣的讀者?
維中:這本書就是給想要「版本再升級」的日本旅人,而我,提供下載!

無計可施的編輯,就這樣,不費吹灰之力得到了封面文案。

我們之間的關係,與其說是編輯幫作者成書,但其實是作者總支撐著編輯,合作了五年,認識了20年,但卻是這幾年才真的比較了解維中。一直以為他在東京過得風風火火,每晚交際不斷。忍不住問了才知道,維中在東京的生活,簡單平淡得出乎意料……一週進公司2、3天,加上到日本各地出差採訪寫稿、回覆大量內部信件,佔了他大半時間,而我們不時就可以看到文字專欄,最高峰時竟有8家媒體得供稿。哪有什麼朋友成群,根本沒有日日下午茶、晚上趕趴這回事,從早到晚,大多時間維中就是一個人在東京的家中奮戰著。

一直以來,全心寫作到了拼命的程度,是維中的生活基本款。

於是某一年,他說他覺得自己身體怪怪的,從喉嚨開始!也正好那一年,我的喉嚨也覺得有異,彼此激動的形容和交流之後發現,我們都不約而同地,因為過度工作引發了自律神經的困擾……他回到台灣進一步檢查,我們的話題終於從文青感的出版,正式踏入中年健康議題,開始懂得刪減、釋放手邊的工作,是維中近年來的改變,捨棄了一些專欄、學會將工作分配出去,但就是有件事他偏不放手。

不久之前,維中忽然出現在line上,他問:「一部長篇小說,最長最長最長可以有多少字呀?」我問他,是不是上次給我看過的那篇新小說快完成了?他吞吞吐吐的說,寫了一半,但卻已經10萬字以上了。

「好像寫得太多了。」他有點尷尬,編輯卻早就習以為常。從第一本書開始,維中給的內容足足都有一本半的量,如果書是一件衣服,他的字數像要撐破它才甘心!更何況,那是小說,小說耶!

關於小說,我總能隱約感覺到維中的私心偏愛,從不評估是否出版的可能性,也不在意耗費的時間成本,只要找到了故事就開始動筆。問他小說對他的價值究竟是什麼?

他說,小說不是我的工作,是一種還可以寫寫看的衝動。

維中聊到了不久之前去了一趟倫敦,在哈利波特主題片廠的入場通道中,看到J‧K‧羅琳的一段話:
「這個世界上如果沒有人願意聽故事,就不會有小說的誕生。」

他感慨的說,即便那裡已經是個龐大娛樂片廠,卻仍然以一位創作者做為一個起點,讓人很感動。只有創作者才知道,這些動人、令人震撼的電影、戲劇的原點,其實都來自於一個寫作者,孤伶伶面對電腦,寫下來的。

「我自己很希望別人聽到我故事時,也能被觸動。」維中說。

相較於小說,散文之於維中則是較輕盈的存在。「一入40歲,就會忘記很多事,所以散文就像是生活整理,用某一種形式,將某段人生與周邊的人事、感覺記錄下來。」他笑著說。

從19歲開始創作,我問維中寫了這麼多年,會不會有些倦了?

「我對寫作從來沒有倦怠感。反而覺得,直到今天,我都覺得還能寫、還有書能出是件幸福的事。」維中接下了我的提問,很篤定的回答。

這些年來,從台灣到日本,維中不是沒變,從當年的帶著陽光與微微銳氣的少年,獨自一人經過異地生活的洗練,成為更體貼、柔和的人。

但也有不變的,是他一貫無厘頭的幽默感………

編輯:「回台灣了,週二來約一下!」
維中:「幾點呢?」
編輯:「看你方便。」
維中:「你上班時幾點會開始打瞌睡?」
編輯:「…………」、「下午3:00」
維中:「就那時候吧!」
編輯:「來救我?」
維中:「嗯啊!」

每次這樣的對話,總能讓人感到親切,彷彿一瞬間回到最初一起工作、創作以及赴日前辭行的那個年紀。那一年,他19歲、他24歲、他30歲……


日本小鎮時光正封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