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eport, 張維中看別人

專訪CAFÉ COMPANY社長楠本修二郎

在表參道、裏原宿及澀谷三地之間,有聯結樞紐般地位存在的貓街(Cat Street)是東京重要的觀光勝地,也象徵著日本流行文化中一塊不可缺少的圖騰。CAFÉ COMPANY的總公司位於這條街上。十六年前,將貓街企劃開發成今日繁盛景象的幕後推手正是這間公司的社長,楠本修二郎。站在這個原點上,楠本社長帶著他的咖啡空間理念,出發走向全日本。

文/攝影=張維中
原刊載於GQ Business雜誌 2014年秋冬號

【Who’s 楠本修二郎】

「考量市場之前,我思考的是生態圈。走進咖啡館的每一個人,背後所聯結出來人與人之間的生態圈。」

> 1964年福岡縣福岡市出生

> 1988年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學部經濟學科畢業後,進入RECRUIT COSMOS就職

> 1993年進入「大前研一事務所」任職

> 1998年成立Style Develop,參與開發原宿「貓街」企劃

> 2001年創立Café Company


張維中:為什麼您曾在經營管理學家大前研一的事務所工作,卻決定離開去從事餐飲業呢?人生中有如此迥異的方向大轉彎,很令人好奇。

楠本修二郎:當我要離開大前研一事務所說要去做餐飲業時,最震撼的莫過於大前研一本人了(笑)會離開的原因,一方面是當時大前研一有計劃想參與東京都知事的選舉,但我對這方面沒有興趣;另一方面,是我一直以來對創造一個理想的餐飲空間抱有想法。因此在這個契機下,選擇離開去創業。

其實,與其說是想要從事餐飲業,不如說是對「場所」感到興趣。我喜歡咖啡館所創造出來的,人與人聚集而感到愉悅的空間場所。

大學時代,只要一下課就喜歡跟同學衝去澀谷、原宿的咖啡館或喫茶店,晚上則跑六本木的夜店。興致一來,玩到早上直接去學校上課,然後下午沒課了,又往咖啡館跑。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,在這些跑趴的場合裡企劃出許多日後舉辦的有趣活動。那段時光,大概影響了日後的我想要去做一份工作,去創造一個聚集人的場所。

張維中:大前研一事務所的工作經歷,是否幫助你日後經營咖啡館?

楠本修二郎:在大前研一事務所三年的工作經驗中,訓練了我對未來社會的經濟想像,培養出企劃策略的能力。特別是跟著大前研一走遍日本47個都道府縣,讓我深入了解各地的風土民情和物產,對日本這塊多元化的土地更有存在感。我因此結交到許多朋友,感受到「社群」聯結的美好。而那也是我希望在咖啡館空間裡,能夠創造出來的感覺。

張維中:有些咖啡館的經營策略是在同一個品牌下,膨脹成市場上最多連鎖店,成為消費者認知度最高的咖啡館。CAFÉ COMPANY其實也有能力這麼做,但為何卻寧願選擇將力道分散在旗下不同的咖啡館品牌中呢?刻意將一個公司分成底下各個品牌的用意為何?

楠本修二郎:全部都變成單一品牌的連鎖店,對我來說會變得有點無趣。創造不同品牌的咖啡館,可以讓咖啡館的面貌更多元化,每個品牌都擁有自己的個性。至於如何去區別彼此的差異,就在於咖啡館要想呈現的主題、氣氛和消費族群而決定。另外,店家的風格也會考量所在地與地域之間的互動性。

張維中:很多年輕人也都想去開一間理想中有個性的咖啡館,然而現實中仍必須跟市場接受度取得平衡點,這部分是否很困難?對您來說是否有所謂的「成功方程式」似的原則或經驗法則?

楠本修二郎:一般來說,所有開店的人,想要取得這兩者之間的平衡,確實是困難的。不過對我而言,在考量市場之前,我更會去思考的是一個「生態圈」。走進咖啡館的每一個人,背後所聯結出來人與人之間的生態圈。每個人都帶有迥異的生活形態,一千個人的心裡就可能有一千種生活價值觀。決定開一間什麼樣風格的咖啡館時,我會去思考這間咖啡館想要誰來呢?而走進這間咖啡館的人,除了他自己以外,他又可能會帶進什麼樣背景的人來?這就是我所謂的生態圈。在實現一個理想的個性咖啡館之際,若能抓到不同生態圈裡取得共識的聯結,那麼市場就會在那裡。

張維中:CAFÉ COMPANY除了本身經營咖啡館直營店之外,也從事替其他公司企劃、開發店鋪,以及設施設計或活動公關等事業。這兩大領域有何不同?

楠本修二郎:直營店事業是實現自己想做的事,而對外的企劃開發事業則是協助對方去找到適合的方向。確實對外事業會比較辛苦一點,因為可能是跟自己公司裡風格完全不同的一群人,帶著迥異的價值觀,因此如何去尋找到共通語言的溝通,相互理解,是很重要的事情。

大抵來說,其實無論是社內或社外事業,推動一個想法,溝通這件事都是不變的關鍵。對外開發事業雖然會更辛苦一點,可是對於CAFÉ COMPANY來說,卻是拓寬公司深度的絕佳方式。你會因為合作而熟悉一個本來完全不知道的領域。例如替SUNTORY企劃開發京都的IYEMON SALON就讓我們藉此重新認識了京都。從日本的茶文化開始,思考了與日本茶相契的空間哲學和料理。而與JA(日本全國農業協同組合)合作位於銀座三越百貨的MINORI Café & MINORU食堂,我們因此認識了許多國產農作物自產自銷的生產者。這些都是因為開發事業而帶來的緣分。

張維中:在CAFÉ COMPANY開發過那麼多的咖啡館當中,對您來說最有感情的咖啡館是哪裡?

楠本修二郎:最有感情的是現在已不存在的「SUS(Shibuya Underpass Society)」咖啡餐飲空間。2001年10月,創業之初的我們參與了東急電鐵的區域開發計劃,在聯結澀谷三丁目的東橫線高架橋下,將原本陰暗寂寥的地方,搖身一變成為潮流時尚的複合餐飲設施。在四年限定期間的營業中,吸引了新的人潮動線,帶動當地區域的熱鬧。記得當初在考慮咖啡館桌子大小時,我們討論到「澀谷、代官山從事設計的人很多,一張桌子的大小容不下一張攤開的A3的紙就不行」的場面,印象很深。這便是咖啡館跟所在地的互動性。

sus%e9%ab%98%e6%9e%b6%e4%b8%8b%e6%9c%9f%e9%96%93%e9%99%90%e5%ae%9a%e5%ba%97

張維中:對您來說,與時俱進的咖啡館,在日本社會中應該扮演什麼樣的存在?

楠本修二郎:我希望是一個能讓現代人感受到「REAL」(真實)的存在。在這個網路年代中,很多事物都變成虛擬化了。東西觸摸不到,人也不必見面,漸漸的我們對許多感受會駑鈍,並失去互動。在咖啡館裡,真實地感覺環境帶來的氣氛,真實地在這個場合裡與人交流。另外,90年代是一個情報擴散的年代,如今則是一個情報氾濫的年代,在其中生活的壓力變得愈來愈大,尤其是日本的社會。所以咖啡館也應該是一個讓人從職場與家庭脫困而出,暫時喘息的場所。

張維中:已經在香港展店的CAFÉ COMPANY會考慮到台灣開店嗎?

楠本修二郎:我希望有朝一日能到台灣開店。台灣和日本一樣,從北到南的人、土地和物產都各有特色,一定也能做出與當地有互動的特色咖啡館。

(備註:2017年1月於台北開幕的TSTAYA BOOKSTORE,CAFÉ COMPANY將進駐旗下的WIRED TOKYO咖啡館)

%e3%82%b9%e3%82%af%e3%83%aa%e3%83%bc%e3%83%b3%e3%82%b7%e3%83%a7%e3%83%83%e3%83%88-2016-12-30-13-16-59


【採訪後記】

CAFÉ COMPANY兩層樓的辦公室除了以電梯聯結外,還做了一個長長的溜滑梯,樓上的員工可以直接滑到樓下。訪談後,楠本修二郎特地要我嘗試看看,還興奮地拿了我的手機,要替滑下來的我拍照。在他的笑顏背後,我感覺到無論是他或過去訪談的BEAMS、D&Department社長,都有一個共通性。那就是他們都還像是個大男孩一樣,保有玩心。

有玩心的人就有想像力,有了豐富的想像,才能創造出源源不絕的新鮮玩意。會讓人喜歡的企業家,其實,都是創作家。

%e3%82%b9%e3%82%af%e3%83%aa%e3%83%bc%e3%83%b3%e3%82%b7%e3%83%a7%e3%83%83%e3%83%88-2016-12-30-13-58-30


【延伸閱讀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