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ife, 散文

講義氣的信任感

剛旅居到日本的前兩年,我的外婆還在世。外婆是台灣日治時代出生,受日本教育成長的女人,即使事隔半個世紀以上,她仍能說出一口比我還要流利的優雅日語。外婆曾想過到日本旅遊,可惜總因細故和健康狀況而難以成行,結果直到九十歲辭世,終其一生都沒踏上過日本本土。

搬到東京定居後,回台灣度假前,我曾問過外婆想要什麼日本的土產?外婆說了一個很奇妙的東西:「仁丹。」小時候,我也吃過仁丹,但已經好多年沒聽到這個名詞了。在台灣,我們管它叫「口味兒」,現在大概只能在傳統藥房買到。我好奇這東西台灣就有了,為何要特地從日本買回去呢?外婆回答:「那不一樣。日本做的比較好。」

在台灣歷經過那個年代的阿公阿嬤,大約都和我的外婆相似,受到日本文化影響很深。他們常常聊起日本的好。有些人難免會以政治的角度批評,但在我看來,他們口中所謂的「好」與其說是美化了日治時代,不如說是想念自己的青春。那在隨著年事已高而逐漸微調的記憶中,追憶著再不可能重來一次的青春。

覺得日本製的東西品質比較好,這觀念從祖父母年代影響到我們的父母,進而又深入我們這一代。如今就連比我小的二十歲世代朋友,每當到日本旅遊購物時,同樣的品牌即使在台灣當地有授權製造的,仍會千里迢迢要在日本買了帶回去。要說是「哈日」嗎?或許有那麼一點。但,更精準地說,我認為那是展現出了一種台灣人的特殊性格:單純的信任感。

台灣人很奇妙,背負著非常複雜的歷史背景,在國族及文化認同上多端分歧,但在性格上卻揉造出一顆很單純的心。

我們很容易相信一件事情,不管是日常生活的吃喝玩樂或是政治議題。信任感很容易激起我們的愛,然後一不小心就會變成盲目的狂熱。但我們單純的去愛,也可能一翻眼單純的去恨;一旦感覺被背叛了的時候。

台灣人講義氣。再棘手的事,規則和順序都因此可以重新洗盤。用在對的地方,那是一種大而化之,包容萬物的可能性;用錯了,就是一種重蹈覆轍的健忘。

偶爾在東京的藥房時,瞥見仁丹時就會想到外婆的事。從前,許多台灣人對日本有好感,是來自於上一代的影響。但現在有更多人是試圖透過日本,這個與台灣鄰近的先進國,去摸索一個未來的理想台灣。

像是從未吃過仁丹的孩子,想像著閃亮的銀色小顆粒入口以後會是辣或是甜?有藥草味或是糖果味?台灣人的定義如果是一種味道,那會是什麼呢?我也還在五味雜陳中慢慢地一口口品嘗,學習著苦中挑甘味。


 

●原日文版刊載於日本《PEN+》台灣文化探訪完全保存讀本特輯

AMAZON

http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M01004757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