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ay: 2016年3月15日

終於清晰了的惘然|郭強生看張維中

張維中散文《夢中見》推薦序 文=郭強生   維中當然不算是新人了,事實上他已經是擁有許多粉絲讀者,並且出書超過十餘本的「資深文青」了。而且我認識他早在他還在大學唸書的時候,那時候好友曼娟的「紫石作坊」都還沒掛牌,她跟我提起她有幾個學生的文筆相當好,維中便是其中之一。但是維中給我的印象總是有點兒遙遠而模糊的,不時會聽說他的最新動向,偶爾見面 …

拉麵裡的日本人世界

拉麵和牛丼與咖哩飯同稱為日本國民美食,外國人甚至早已經將拉麵與日本飲食文化畫上了等號。雖然拉麵最早是從中國傳到日本的產品,經過日本人的改良和演化之後,才形成如今的獨有樣貌。例如,名古屋的拉麵中有「台灣拉麵」派系,但其實口味和做法和台灣沒什麼關係。

窪美澄《迷途鯨魚眼中的黃昏》

迷路中,尋找新生的方向 每當窪美澄有新作問世之際,我總在尚未翻閱內容前,就已經被她的書名給深深吸引。說是吸引,站在作家的角度來看,或許羨慕的成分更多。羨慕她總能想到一個不流俗、盈滿詩意且饒富想像力的好書名。彷彿把一個小說家,想要透過故事傳遞的概念,或者情節人物的特質,全濃縮成了一句魅惑的密語,邀請讀者不自覺地深入探尋。

吉田修一《路》

活著就談開心的事   日本人向來對於鐵道有著特殊的情感。鐵道本是沒有生命的東西,卻因為聯結的意義,有了脈動的生命力。而原本全然無關的人際關係,也因為鐵道而直接或間接地連接在了一起。

《一本讀懂夏目漱石》

《一本讀懂夏目漱石》推薦序 月色真美麗   十多年前還是大學生的我,第一次到日本遊玩時,當時的台北和東京,無論在有形的城市建設或無形的氣氛節奏上,比起現在來說都有著更顯著的差距。 初來乍到一座國際級的一線大都會,那些新奇的初體驗,在內心的小宇宙,撞擊出不少火光。

蒼井優專訪|喜歡的事是一直笑

  「把現在能做的事做到最好,把每一天的生活過到最好。」     01_在14歲時因為音樂劇進入演藝圈,那時心中的感受為何? 「那時候年紀小,老實說對舞台表演完全沒有什麼責任感。從小就學芭蕾舞,覺得像是一場發表會的延伸。音樂劇裡的角色沒有台詞,所以只要站著跳著,正所謂音樂劇合演群當中的一角罷了。真的就是場芭蕾舞的發表會 …

絮語,張曼娟

想到曼娟老師跟我的一些往事時,總是一樁牽著一樁,磁碟快速旋轉出所有相關的資料夾。不對。其實從來都沒有特別去回想。和曼娟老師從相識的這十七年來以來,我們的生命重疊又印拓著太多身影,大約生活裡什麼平常窮極無聊小事,也都會硬把她給拉進腦子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