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再生到新生的力量
透過D&DEPARTMENT發掘日本的新價值
陽光灑在一幢住宅區內的樸實公寓。在公寓的窗子裡,迎接日光降落的是一件件外表低調,內在卻充滿著自信的物品。當你踏進D&DEPARTMENT PROJECT直營店鋪之際,想必會這樣駐足在這個充滿穿透感的空間入口,忍不住從左到到右,從近到遠,用目光靜靜地掃過它們一遍。你或許會升起一股安心感,但不是關於你自己,而是放心這些生活雜貨,找到了一個歸屬的家。
那些整齊排放的生活雜貨,其中有一些是二手商品,經過重新的包裝設計,展現出翻新的生命力。還有一些是原本已經絕版的,卻因其內在的優質而重新被發掘登場。又或者有更多是原本隱藏在日本鄉間,職人傾注情感和心血製作卻被漠視的,終於在今天、在這裡,和有緣的你,相遇。
這便是D&DEPARTMENT期盼傳遞的氛圍,期望扮演的社會性角色。在商品、職人和買家之間,成為一個有溫度的中介人。無論是二手的翻新品、復刻品或新品,只要是能經過時間試煉的好東西,耐用耐看的好設計,都值得他們介紹給懂得珍惜,且明白商品價值遠遠超過商業價格的你。
成立於1997年的株式會社D&DEPARTMENT,在2000年由設計師長岡賢明(ナガオカケンメイ)以「長青設計」(Long Life Design)為概念,在東京世田谷正式創立「D&DEPARTMENT PROJECT」實體店鋪。
所謂「長青設計」簡單來說就是可持續使用的設計理念。真正的好東西應該是能超越年代和品牌的,即使老舊了、破損了,也應該有辦法經過循環再生,重新獲得第二春。秉持這股精神,D&DEPARTMENT PROJECT起初就是以中古專賣店起家的。雖然發展迄今,店內的商品有九成已是翻新品或新品,但初衷並無改變。堅持著「發掘」的宗旨,繼續引介值得一用再用,且保證得以回收和由地方職人修復重製的優質產品。
D&DEPARTMENT在過去的十多年間,曾端出多次史無前例的概念活動。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,包括「60 VISION」將1960 年代製造的日本產品,以「復刻版」(經典重生)的方式重現世人眼前。另外還有中古新生的企劃,銷售無印良品的二手翻新品「RECYCLE MUJI」,和重製曾獲GOOD DESIGN獎項的二手商品「USED G」等計劃。帶著環保設計的觀點,創造獨有的交易平台理念,D&DEPARTMENT奠定出當今日本設計雜貨精選店的指標地位。
繼早期發行的刊物《d long life design》後,2009年將其改版,發行全新風貌的《d design travel》設計旅行誌。2012年受「澀谷Hikarie」之邀進駐「8/」開闢d47 MUSEUM、d47 design travel store和d47食堂,經營主軸從中古再生品,轉向發掘地方鄉間的精緻物產。尤其是在東日本大震災後,透過d47空間平台,表達出了振興地域產業的關心。而原本對於自身居住地以外感到陌生的日本人,亦重拾了對於這片土地的關愛。從再生到新生,發掘出日本的新價值。
D&DEPARTMENT PROJECT目前在東京、大阪、札幌、靜岡、山梨、福岡、鹿兒島、沖繩、首爾和紐約都有設點,未來準備在日本47個都道府縣內,都能開設一家強調在地設計風格的分店。
「把認識的職人所製作的商品,賣給認識的客人,我要的是這種朋友的關係。」
傳遞地方職人的溫度
專訪D&DEPARTMENT創辦人 長岡賢明
GQ:D&DEPARTMENT發展迄今,許多具備「社會性」的企劃是自然而然的形成,還是您一開始就有的規劃?
一開始沒想那麼多。最早我對建築很有興趣,但從事建築需要通過國家試驗取得執照才行,還得仰賴團隊工作才行,於是才轉而投身於設計業。當時認為做視覺設計,即使是個人也能簡單、自由地表現自我。但到了快35歲左右,忽然發現設計業悖離我的想像,原來是一個有點浪費、沒什麼(社會)責任的業界。從那時候開始才決定從事D&DEPARTMENT來做一些「社會性的設計」。
GQ:您對「浪費」這件事很在意嗎?
是的。坦白說以前做設計,在創業時一定會想替自家廠牌設計出一系列很棒的包裝和原創產品。但開始接觸「社會性的設計」後,觀念有了改變。例如購物袋,我們回收其他廠牌的紙袋來用,其實也無不可。或者公司的名片也盡可能減小尺寸。總之,就是從自身開始做起節約。
GQ:澀谷Hikarie「8/」的d47空間已成為許多人必訪之處。是什麼契機決定進駐此地?
一切的緣起來自於銀座松屋百貨。我曾經是「Japan Design Community」的成員之一,2008年由我提案的一項名為「日本物產展」在松屋舉辦,當時東急集團(澀谷Hikarie資方)恰好去參觀,給了不小的肯定,促成後來邀請我們去Hikarie設點的契機。在那之前,其實一直想做MUSEUM,但限於經濟因素,計劃窒礙難行。很幸運獲得Hikarie的支持,給我們包括租金等等很好、很優惠的條件才實現了夢想。否則絕不可能在那麼好的地方展店啊!
GQ:進駐Hikarie的前後,有什麼明顯的改變嗎?
有生以來,第一次感覺到東西在賣了!(笑)澀谷Hikarie的地緣實在是太優了,來客率和業績自然就比其他的分店好得很多。以前選在稍微偏遠的地方開店,除了覺得這樣能篩選出對我們真正有興趣的客人以外,更現實的因素還是租金的考量。不過,客人變多的同時,代表意見也會增多。收到客訴的情況也變多了,但反過來說,從這些聲音裡我們也能知道,原來我們還有哪些做得不夠、哪些物產應該介紹、或哪些選貨有改善的空間。
GQ:發行刊物從《d long life design》轉變成《d design travel》的考量是什麼?
《d long life design》主要著重在「長青設計」(Long Life Design)這塊領域。早期以小冊子的形式發行,最大的目標是做成像是有教育性質的、好看的教科書,希望推廣到學校。結果是完全賣不出去!(笑)
因此後來將主題拓寬成「旅行」就成為了現在看到的《d design travel》。對我來說,內容其實沒有太大改變,但包裝上以「旅行」作為入口,對讀者來說會比較親切。畢竟單單用「設計」這個詞,還是有點距離感。
GQ:請和我們談談經營飲食空間,包括「d47食堂」在內的概念好嗎?
在每個D&DEPARTMENT分店都有附設咖啡飲食空間,以使用當地的食材來設計菜單為概念。進駐澀谷Hikarie時,起初就有要開設飲食空間的計劃,但因為「d47」是以47個都道府縣為想法而設立的,若開設餐廳的話,就希望能吃到全國各縣市的食物。可惜要一次盡出有實際上的困難度,最後幾經考量便決定以主題性、季節性來更換菜單,讓47個都道府縣的食物輪番上陣。
D&DEPARTMENT既然是想帶給大家「美好的生活」,那麼「美好的飲食」自然也不可或缺。對於設計領域沒興趣的人,或許第一步是藉著美食吸引他們踏進來,也是另類考量。
GQ:日本許多企業也開始模仿D&DEPARTMENT的作法,投入地方物產與藝品的商業競爭。您堅持或自豪的部分是什麼?
商品或許能被仿效,但傳遞商品精神的方式,我有自信絕對不可能被模仿。我和製作商品的每一個職人都是認識的,同時在介紹商品的場合也努力與客人成為朋友。你透過我認識了某個日本職人,向職人買的東西故障,可以透過我直接向職人修理。客戶、職人與我,三方的互動緊密關係,因此建立起來了。把認識的職人所製作的商品,賣給認識的客人,我要的是這種朋友的關係。
GQ:目前感受到的挑戰或困境?
想做的事情太多,人手卻有限。但增加員工勢必就增加開銷,如何在其中取得平衡是門課題。
另外,有許多企業會去跟日本政府申請獎助金,我們也想爭取。只是對一般人看來,D&DEPARTMENT從事的事情,對地方產業的行銷很有幫助,但政府機關來說,我們賣的地方物產太偏頗於我個人的喜好,無法照顧到全面性,故始終陷入無法申請成功的困境。然而,若要為了獲得獎助金,就去賣設計得不夠好的產品,那也是我不願意的。
採訪・攝影/張維中 採訪協力/D&DEPARTMENT PROJECT公關部、GQ Taiwan杜祖業
採訪撰稿日:2014年1月
●原刊登於GQ BUSINES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