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ravels, 日本

橫越掌心的感情線流域|東京 神田川

東京都心大部份都屬低窪地勢,形成了許多村莊聚落,是「下町」這個詞的起源。對比高台地區,因為有山丘,後來便衍伸稱為「山之手」。「山手線」環狀電車,當初選擇沿著都心外圍的高台地區所建,故得此名。山手本指東京的高台地區,而在高地之間的低地,也就是市中心,流過許多細小的河川,是東京這座城市攤開掌心之際的特色之一。有人看這些密密麻麻的河川,恍如掌紋,故後人在說起東京都內的河川流域時,便也開始用起了手掌的意象。

在縱綜的掌紋之中,有一條如同感情線般橫跨左右的河川叫做神田川。比起以連年施放夏日煙火的隅田川來說,神田川似乎沒有那麼大的觀光名氣,但對於真正生活在東京的居民而言,流域寬廣的神田川,卻才是更為貼近生活的河流。

 

神田川簡史與地理流域

從新宿到東京最快的方式是搭乘JR中央線。鐵道沿著一條河川向前延伸,那條河便是神田川。神田川的源頭,在東京三鷹市的吉祥寺井之頭公園。從井之頭池出發,沿途與善福寺川和妙正寺川合流,再往新宿區、豐島區和文京區東流,最後從台東區和隅田川合流,總計約24.6公里。

但若論廣域的神田川流域,則包含了上述的支流善福寺川、妙正寺川和江古田川,並可延伸到日本橋川和龜島川,共約105平方公里的面積範圍。

神田川在東京屬於一級河川,在中小河川分類來說算是最大規模的一條河。比較特別的是東京都內有許多河川,因為建設而被全部或部分掩埋成暗渠,唯有神田川流過的所有地方,皆開渠為明渠(或稱水路)實屬難得。

神田川舊稱「平川」,原本的流域並非如此。奠定現在的河道方向,歷史可追溯到西元1590年。當年在德川家康開啟江戶時代時,因不滿取水自沿海的口感,故為了確保江戶地區的飲水品質,決定整修平川。讓德川家康滿意的水源地正是吉祥寺井之頭。因此,他引出了井之頭池的水,讓善福寺川、妙正寺川的上流與其合流,故成了後來神田川流域的輪廓。

 

神田川流域的治水政策

神田川流域,在東京的河川沿岸之中,算是較早進入都會開發的地區。早在1945~1955年的昭和時代,神田川的中上游區域就進入了急遽的城市化建設中。到了現代,幾乎全流域都成為都心人口集中的地帶。由於人口集中而過度開發,破壞了河川原有機能,導致河川失去原有的雨水調節功能。一旦下起大雨,神田川無法承載過多的水量,過去經常頻發水患。最近一次較大的水患是發生在2005年。一場豪雨,讓中野區和杉並區約三千戶以上人家淹水。

所幸這十年來,政府積極整治神田川流域,如今幾乎已不見水患的窘況。神田川治水,以每小時50公釐的降雨量來做考量,在流域沿線開鑿分水路以及調節池。一旦因颱風或豪雨而引起洪水時,水量可立即疏散到其他地方。例如「神田川環狀七號線地下調節池」是一處埋在地下的地底隧道。當神田川流域的水位急升時,這座在地下50公尺,直徑約12.5公尺,並具備54萬立方公尺的隧道就能發揮作用,引進突來的水量。

 

神田川沿岸風情

在整治神田川的過程中,建設治水設施並非唯一的目標。同時間,如何做到綠化環境,並拉近居民親水的關係,也是東京都政府思考的方向。

往昔神田川有很多段落都被人稱為「死水」,但隨著治水改善環境後,水質已大幅改善。在新宿區西早稻田三丁目附近的流域,魚道的整備頗見成果。自從1993年起,每年都確認川中恢復了香魚的棲息。如今,香魚和鯉魚已是神田川裡真正的居民。

沿岸綠化環境的措施也推行得十分成功。特別是在千代田區與新宿區的飯田橋兩側,及文京區關口的江戶川橋一帶,沿岸栽種了櫻花步道,躍升為東京都內的賞櫻勝地。在川邊的花樹下席地賞櫻,是神田川畔每年春天的季節盛事。

越過東京掌心的神田川,如此流動著每一代東京人的感情。悠悠緩緩的,牽起人來人往的每一樁情事,回憶中,奔流下去。

 

有人唱,有人寫——流過神田川的歌聲和故事

 

神田川:

熟師日本歌歷史的人,說起神田川就會想到這首同名歌曲。1973年由喜多條忠作詞,KAGUYAHIME(かぐや姫)演唱的「神田川」單曲發行,大受歡迎,被譽為「60年代 鄉愁的東京」歌曲之一。隔年,根據作詞者的自傳改編的電影「神田川」上映。歌曲描寫一對青春情侶的生活,歌詞寫道「窗外是神田川/在這間三疊榻榻米的屋子裡/你凝視著我的指尖/問起我悲傷嗎?/年輕的時候什麼都不怕/只有你的溫柔讓我懼怕」在淡淡的吉他旋律中,觸人心弦。此曲曾被鄧麗君翻唱,中文版名為「珍惜」。中森明菜、坂本冬美和松浦亜彌也曾翻唱,是年輕一代較為熟知的版本。

 

村上春樹:

在《挪威的森林》當中描寫到渡邊徹與直子在東京不期而遇時,從中央線上的車站下車,沿著河岸邊的土堤散步,那條河就是神田川。小說中寫到從市之谷到飯田橋這一段路,如今整治成綠色步道,是神田川流域綠化的實績。

 


文字・攝影=張維中  協力=東京都建設局

報導撰寫日:2015年2月


 

●原刊登於The Big Issue大誌 2015年3月號 「河川」專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