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ravels, 世界

那一年,我們的里斯本故事

決定來葡萄牙的里斯本,其實與多年前的經典電影「里斯本的故事」和聖母合唱團的悠揚配樂,有著極度密切的關係。

我與同行的作家朋友對於里斯本幾乎一無所知,甚至連可取得的現況資料都很少(注:本文創作於2002年),而最終決定前往的原因很簡單,就僅僅只是那一部電影和一張CD唱片而已。

搭乘一天僅有一個班次的西葡酒店火車自深夜的馬德里出發。雖然我明白西班牙的火車再怎麼高級,恐怕也很難跟服務業一流的日本「寢台列車」相比,可是畢竟是第一次在歐洲的臥鋪列車上過夜,我還是充滿著好奇和興奮。

三人分住兩間小包廂,才剛剛放好行李不久,觀察完房間的配備以後,貪食的我和朋友E就興致勃勃地衝去餐車車廂了。列車晃動著,我們倚著車窗而坐,也不知道為什麼竟然愈坐愈餓,只好讓窗外的星光點點,陪伴我們一起等待餐點。見到廚師兼任服務生的大鬍子胖叔叔,終於搖搖擺擺的捧著熱呼呼的麵包和排餐上桌時,我們像是幼稚園裡好不容易等到點心的小朋友,樂不可支。

「再來一小瓶紅酒吧!」朋友E提議。我是無法喝酒的,可是這樣的夜晚,這般的環境,很應該佐酒的。那麼就來吧,說什麼也要來一杯呀。

「里斯本的故事」電影配樂裡飄渺的旋律和空靈式的唱腔,以及片中黯淡的色澤與頹圮的舊城街弄,幾乎是我們對里斯本的主要印象了。可這印象畢竟是拼貼的,是斷簡殘篇的,當我們帶著它與里斯本相遇時,簡直嚇了一大跳。

里斯本,原來是彩色的,而且非常豔麗。

電影裡的形象,只是里斯本的一角。這是一座千年的歷史古城,當然會有如同影片中的古樸味道,但絕大部份的里斯本是很現代化的,城市的顏色基調非但不黑白,還十分絢麗。這樣的繽紛出現在繁華的拜夏區(Baixa)裡,這裡有購物中心,有Fnac書店,還有一條貫穿本區的奧古斯塔大道(Rua Augusta)。這裡聚集了摩登時尚的商家和浪漫的露天咖啡座,適合人們散步在老舊的石板路上,欣賞兩側中古風情的建築,一路沿伸到南邊的科梅西奧廣場(Praca do Comercio)。

ancient-apartment-architecture-1546649

鄰著太加斯河(Rio Tejo)的科梅西奧廣場是本城重要的車站轉運中心。老舊的電車(tram)從這裡出發,而有更多新穎美麗的輕軌電車也匯集在此。我們很鍾愛輕軌電車。電車的造型好可愛,頭頂拉著長長的電線,挺著圓鼓鼓的身材,全身還穿起亮麗的廣告外衣,成為街頭的移動風景。隱藏式的輪子卡在軌道中,使得低底盤的車身移動起來簡直像吸在地表上緩緩游動的滑鼠。車裡很乾淨很整潔,大片的玻璃窗讓我們不錯過每一刻的精采景致。

里斯本的多彩多姿也落實在地鐵站裡。還沒有來到里斯本以前,就有人曾告訴過我們,里斯本的地鐵站是很美麗的。不過,尚未見識到美麗的地鐵站,卻被車站裡奇怪的氣氛給分心了。首先,地鐵站裡搭車的人寥寥無幾,像是座空城;再者,更令人困惑的是,我們買了三天無限次乘坐的「里斯本卡」,準備在入口出示給票務人員看時,竟發現沒有一個票務站裡有人。我們察覺到自動售票機前永遠空無一人,所有當地人似乎沒買票就大搖大擺的進出於札口。

朋友E奇怪地問:「這個國家太有錢了嗎?福利很好,搭地鐵不用錢?」我瞎猜:「該不會遇上什麼節日,全城免費招待坐地鐵吧?」只有旅行經驗豐富的朋友A不急不徐地說:「可能是像加拿大的地鐵一樣喔,採榮譽制的,政府相信每個人都有買月票,平常不看票,可一旦被查到沒有買票,就會處以罰金。」我們解決了心中的疑問,也終於見識到貼滿絢爛壁磚的地鐵站。強烈的燈光打在抽象的圖騰上,顯現出詭譎的氛圍,那是歷史的昇華,也是青春的光澤。在古老的里斯本的外表下,原來地底藏著一座又一座的現代美術館。

事實上,里斯本之所以交錯著極古老和極現代的景貌,與其歷史背景和一場大地震有關。腓尼基人、希臘人、羅馬人和西班牙人相繼進出和統治這裡,回教與基督教相互在此奪取爭鬥,雖然在政治上飽受滄桑,但也為里斯本帶來豐富而多元的文化融合與衝擊。十五世紀航海時代的來臨,里斯本由於港口位置優良而成為國際貿易城市,可惜一七五五年十一月一日發生的一場大地震,滅去了她的光環。五分之一的人口死於大震當中,而全城將近三分之二都毀了,只有「里斯本的故事」中的阿爾法瑪區(Alfama)逃過一劫。所幸,里斯本的居民不屈不撓地重建家園,以巴黎為藍本,將這座城市建設成了如今嶄新的現代樣貌。

architecture-buildings-city-1632362

我們當然拜訪了阿爾法瑪區的聖喬治城。除了電影的關係以外,更因為地震是與我們如此貼身的,應該看看震後遺留的斷垣殘壁。我們選擇乘坐老電車上山,山路陡峭,轉彎時甚至有著四十五度的仰角。就在這時候,山腳下的棋盤式街道和大河一覽無遺。

城內另一個充滿歷史風味的地方是在貝倫區(Belem)。這裡有一座貝倫塔,是一五一九年所建造的堡壘。它位於里斯本的臨海口,也算是伊比利半島的最西點,用來監視來往的船隻。它還有一個別稱,叫做「天涯海角」,因為當年的航海時代裡,前往亞洲的船就是從這裡出發的。

站上附近的一座航海紀念碑的瞭望台,看著紀念碑上的船頭雕塑仰起了四十五度角的風帆,果真有浩浩蕩蕩啟程的氣勢。我揣想當年俯看這片出海口的君王,究竟抱著怎麼樣的雄心壯志,企圖征服每一塊版圖的海角天涯呢?

lisbon-monument-monument-to-the-discoveries-34102

我們不可能有那樣的抱負征服世界,但征服美食倒是沒問題的。小店裡販賣香酥的蛋塔與可口的豬仔包,這些我們曾在澳門吃過的點心,提醒了我們兩地的血緣關係。真沒想到有一天,竟然能吃到如此遙遠的「原版」食物。

依循著朋友A的美食直覺,我們發現了一間只賣湯的店鋪「Soapa」。我們暱稱它是「婆婆湯」,因為店裡的員工大約都是上了年紀的婆婆,她們對人和善,誠懇地熬湯,很可愛的模樣。婆婆湯的種類很多,五、六桶砂鍋質材的湯鍋排成一列,顧客若是對哪一種湯有興趣,婆婆就會打開蓋子讓你聞聞看。雖然說是湯,但其實湯裡豐富的食材絕對令人飽足。在寒涼的夜裡,喝一盅熱湯,讓我們都忍不住揚起四十五度的微笑,滿足的昂首闊步起來了。

「明天晚上搭夜車出發前,再來喝湯吧!」朋友A說。

婆婆湯裡肯定施了些魔法,因為我們尚未離開里斯本,竟然就已經開始想念她。我欣然地點頭答應了。三個人走在回旅店的夜路上,我們大口呼吸著里斯本雨後的空氣,清新的氣息裡彷彿又嗅到了湯的香味。

arch-architecture-building-1730403

  • 圖片來源:pexels.com
  • 創作於2002年。首刊:皇冠雜誌
  • 收錄於張維中散文集《不是太堅強》,麥田出版,2006年

__張維中 2020年唯一全新正規作品

__東京直送 https://bit.ly/2SZudkZ