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陣子出差時,被安排去河川裡抓魚。原來是一間吃鄉土料理的川畔餐廳,能夠吃到當地的新鮮香魚。而招攬觀光客的賣點,就是你可以捲起褲腳親自下水,手撈活蹦亂跳的香魚,然後請店家立刻烤來吃。
我好奇哪有這麼多魚可抓,又怎麼能如此剛好,每一組都抓到不多也不少的香魚呢?原來,是店家從上游刻意流放的魚。一次付錢抓三條,員工便躲在河川上頭放香魚順流而下,數量算得剛剛好。
這件事情,回來以後跟我們家社長說了,他聽了以後大笑。話匣子一開,他又掉進了時光隧道。
「小時候,每到夏天,小孩子就會常泡在溪水裡,魚自然而然地在你腳邊游來游去。那時候,河川就是我們的游泳池。」
社長的老家在岐阜縣的鄉下,直到如今那裡仍是個風光明媚,沒有被都會化的地方。他說,現在日本幾乎每個小學都會有游泳池。可是那個年代,學校沒那麼高級。附近的溪水就是每年夏天,學生玩水和練習游泳的地方。只不過,日本的溪水多半湍急,事故因此也頻傳。
「印象中每一年總要不見一個小孩。暑假結束,老師或家長就會跟大家宣布,那個誰誰誰今年『也』被河童帶走了。長輩們說得低調,還是小孩子的我們,久而久之竟也覺得司空見慣。」
孩子不識愁滋味,也就不特別避諱。夏天一到,大家又還是往溪水裡跳。河童也沒在客氣的繼續把孩子帶走。直到某一年,他就讀的小學終於蓋了游泳池,河童的業績才一落千丈。
比起社長生長的鄉下來說,城市裡看似距離河川遙遠,但其實不然。至少東京,就是一座很容易遇見河川的都會。常常在幾個轉角,就能瞥見一段潺潺的流動。雖然大多時候只是一條水溝般大小的溪河。
在東京如果買房子,產權轉移時,一定會附上一張河川氾濫避難圖。原因正是東京有比你想像中存在著更多的河川。只是現在,它們都隱身起來了。
多年來因為填地的關係,原本密密麻麻,像掌紋一樣流向東京灣的小河川,都被掩蓋掉了。沒有消失的,則成了暗渠,如今還在地下流動著。
看不見了,唯有地名還留著線索。像是銀座附近有很多帶著「橋」字的地名,雖然現在找不到橋,但從前都有小川流過。或是像澀谷這樣帶著「谷」字的地勢深窪處,迄今仍有河道藏在大樓底下。
我住的地方也很靠近河川。從巷口走出去就是神田川。走過橫跨川上的石橋時,我偶爾會駐足於橋的中間,短短的幾秒鐘,想一些事情。
這一天,我想到那些其實存在卻不見天日的河川,也聯想到社長口中在溪水消失的孩子。
在眼見為憑的世界裡,他們只是隱身了,而非真的消逝。像是被流放的香魚,在千鈞一髮之際,逃過了被人的捕抓,終於游向一個再也不會毀壞的世界。
- 本文收錄於張維中2016年最新作品《東京模樣》原點發行
- 張維中小說首次改編舞台劇『九層之家』2016年10月20日~23日台北公演
- 創夢市集八折票:goo.gl/wVam4M
- 兩廳院購票系統 https://goo.gl/eQGsQL
- 原著小說試讀 https://goo.gl/ugtL1I